《我的哲学探索》封面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个以思想为志业的学者,毕生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的集成之作。40 年间物换星移,从青葱年代到暮色将至,思想者的岁月波澜壮阔。而数十年如一日地苦苦追求真理,不仅要有直面骄阳的魄力,还需耐得住长久的孤独,接受可能的失败。尤其是在如今理想主义不再流行,人文精神被科技热潮 消解殆尽的时代里,许多人可能不禁要问,这样的哲学探索究竟有何意义呢?当现代世界深陷精神困境,大多数人或是选择激流勇退宣布“哲学已死”,或是躲进被后现代粉饰的对立狂欢, 或是藏在思辨游戏的安乐窝里假寐。孤独的思想家仿佛只身行走于幽深密林。

对探索的坚持,是因为唯有哲学思想能给我们答案——要走出因真实性丧失带来的困境,我们需要梳理自现代化起源以来,哲学作为普遍观念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深层影响。今日种种,不过是思想的潜流在海平面激起的汹涌波涛。而一种现代的哲学,势必要能够整合起自 20 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成果,讲清楚人工智能浪潮及其背后的量子力学革命,以一种崭新的思路去考察因科学进步而需要重新理解的古老哲学命题。究其根本,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在客观世界不存在的情况下,人类如何理解自己的存在,现代人的价值和终极关怀去哪里寻求?只有用哲学再次证明人具有思想的自由,证明科学以人为中心,我们才能摆脱人会成为工具的焦虑,以及人将被机器取代的恐惧。用现代哲学捍卫人之为人的意义,重建洞察世界的信心。让我们从先行者那里继承精神与智慧,越过重峦叠嶂,向着未来更为开放的理性,勇往直前。

本书附有金观涛 林峰 余晨 刘青峰“关于人工智能的对话”别册。哲学家与技术专家直接对话,解答“人工智能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人工智能是否会涌现意识?”“为什么科学以人为中心?”“人文学者面对科技浪潮应该怎么办?”等新科技进步带来的热点议题。

作者简介

金观涛,生于1947年,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系统的哲学》《历史的巨镜》《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消失的真实》《真实与虚拟》。与刘青峰长期合作研究,合著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观念史研究》《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目录

写给新一代的读者VII
导论哲学及其现代命运001
第一部分|系统的哲学
2019年版序言065
2005年版序言068
1988年版序言:20年的追求—我和哲学070
第一篇|人的哲学—论“客观性”
引言哲学家的内心独白133
第一章理性在困境中……137
第一节影子般的客体137
第二节哲学争论的实验判决:关于贝尔不等式的验证140
第三节存在真是被感知吗?—对一个实验的描述144
第四节科学理性的金字塔149
第二章建构主义的尝试157
第一节第18头骆驼157
第二节无差异编码和纠错能力161
第三节神经网络的封闭性166
第四节内稳态和符号主义174
第五节客观存在等于本征态吗?182
第六节量子力学的黑箱解释192
第七节鱼龙混杂的哲学遗产201
第三章客观性和公共性205
第一节对经验可靠性标准的重新考察205
第二节寻找新的奠基石213
第三节同一性疑难和结构稳定性218
第四节人体的结构稳定性:为什么有清醒的直观世界?225
第五节结构稳定性的扩张:科学以人为中心230
第六节构造性自然观和科学解释的结构239
第七节我们仍在笼中谈哲学244
第四章近于上帝的观察者248
第一节“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248
第二节什么是观察者?256
第三节自然规律与仪器同构定律263
第四节理性的飞跃:从观察者到思想者272
第五节回到唯物主义:整体演化论278
结束语展望人的哲学284
第二篇|发展的哲学—论“矛盾”和“不确定性”
第一章从“无矛盾原理”的争论谈起293
第二章“矛盾”概念的精确化:悖论对逻辑的破坏298
第三章科学理论纠错机制和集合论悖论的启示303
第四章不确定性和系统内部调节功能的破坏310
第五章无限、量子力学和信息论315
第六章数学家和哲学家共同的成果: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322
第七章整体演化理论331
第二篇|整体的哲学—我们的方法论
引言理性哲学的理想345
第一章历史的导言:整体方法的兴起353
第一节整体之谜353
第二节内稳态的发现356
第三节从维纳到艾什比:调节行为的起源359
第四节目的性、大脑和学习机制365
第五节生命:介于随机性和因果性之间?376
第二章什么是组织?385
第一节黑箱和整体中的部分385
第二节组织:功能耦合系统393
第三节结构主义三要素404
第三章稳定性、存在和价值414
第一节组织系统的稳定性414
第二节自耦合分析419
第三节维持生存的功能和结构428
第四节存在的逻辑438
第五节吸引子、组织起源和价值443
第六节小结:活的组织453
第四章生长的机制457
第一节从蝴蝶花纹和圆锥曲线的关系讲起457
第二节内稳态对生长的意义464
第三节货币的起源和神经系统的发育469
第四节生长作为层次展开:超目的与超因果478
第五章组织的结构、容量和形状489
第一节组织的层次和结构稳定性489
第二节结构对容量的限制:为什么生长有极限?495
第三节维生结构与突变理论504
第四节形态发生机制513
第六章老化过程和功能异化523
第一节从仪器老化原理讲起523
第二节浴盆曲线和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527
第三节衰老理论种种532
第四节功能异化与结构畸变540
第五节模拟演化551
第六节无组织力量和熵增加的异同556
结束语组织演化:我们面临新的综合568
1988年版后记573
第二部分|走向真实性哲学
第三篇|意识是什么?
第一章大脑研究与人工智能579
第二章在真实性哲学的路灯下583
第三章为什么人工智能不可能有意识587
第四章意识的拟受控实验(观察)研究594
第五章从大脑需要睡眠和做梦讲起600
第六章意识的心脑模型610
第七章主体的三个维度: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注意力623
第八章从“观看”到“看见”:意识的结构及其化约633
第九章意识起源于社会真实和个体真实641
第十章令人惊异的一致:意识起源和宇宙起源同构648
附录金观涛、刘青峰著作年表654
······

最后修改:2025 年 05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