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国哲学家艾伦·格沃斯的工作在科技伦理领域的影响甚巨。尤其是在生命伦理学讨论中,其思想已经成为广为应用的旗帜性思路之一。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格沃斯道德哲学的背景(第一章)、其独特的辩证必要性方法道德推论(第二章)、能动性与道德的规范性来源的讨论(第三章)角度,介绍了格沃斯独特的伦理学思路。第二部分比较了格沃斯的道德最高原则PGC与康德的绝对律令的异同(第四章),继而分别介绍了PGC推论的主体间性问题(第五章)、道德原则作为一种命题的可能(第六章),以及格沃斯如何处理“是”与“应当”的繁难问题(第七章),从这几个角度重估并反思了格沃斯道德哲学。第三部分分别从PGC的直接和间接应用(第八章)、格沃斯的尊严观和权利论(第九章、第十章),以及格沃斯道德哲学可能的未来(第十一章)等角度,对格沃斯道德哲学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反思性评价和研究。作者简介
王小伟,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近著有《技术意向性与现代技术治理》《日常的深处:日用之物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近编有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 (和Pak-Hang Wong合编),发表SSCI、CSSCI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哲学、科技伦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等。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北京社科青年学者文库》编委会
出版说明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格沃斯道德哲学的轮廓
第一章 格沃斯道德哲学的背景
一、背景
二、道德相对主义:人是万物之尺
三、对道德基础问题的探讨
四、格沃斯的努力
第二章 基于辩证必要性的格沃斯道德哲学
一、格沃斯道德哲学的目标
二、对规范性行为和善的分析
三、对道德最高原则的辩护
四、PG C作为道德最高原则的特点
五、结论
第三章 能动性与格沃斯道德哲学
一、背景
二、能动性与道德原则推论
三、能动性与道德的规范性来源
四、结论
第二部分 重估格沃斯道德哲学
第四章 比较康德绝对律令与格沃斯的PGC
一、背景
二、康德的道德推理
三、PG C与绝对律令的相似之处
四、PG C与绝对律令的不同
五、格沃斯PG C推论的特点
六、结论
第五章 P G C推论的主体间性问题
一、背景
二、PG C的主体间性问题
三、科斯嘉德私人理性的讨论
四、比较格沃斯与科斯嘉德
五、结论
第六章 道德原则的命题化讨论
一、背景
二、逻辑实证主义者的伦理观
三、康德道德哲学的命题化
四、对PG C遵守的命题化陈述
五、结论
第七章 “是”与 “应当”问题
一、背景
二、休谟问题的提出
三、普特南和塞尔的工作
四、格沃斯的讨论
五、对格沃斯“是与应当”推论的批评
六、结论
第三部分 格沃斯道德哲学的应用
第八章 P G C的直接和间接应用
一、背景
二、PG C的直接应用:杀人与救人
三、PG C的间接应用:刑法和最小政府
四、结论
第九章 格沃斯的尊严观
一、背景
二、尊严奠基的困难
三、格沃斯的努力
四、康德和格沃斯的尊严观的异同
五、对格沃斯尊严观的反思
六、结论
第十章 格沃斯的权利论
一、背景
二、什么是人权
三、格里芬、罗尔斯与贝茨的人权观
四、格沃斯的人权观
五、麦金太尔的批评
六、结论
第十一章 格沃斯道德哲学的未来
一、格沃斯将道德不当还原成了逻辑
二、PG C是不是空洞的
三、道德激发力问题
四、格沃斯的哲学可以被看作一种能力路径吗
五、格沃斯哲学的未来
附录:艾伦·格沃斯 (1912—2004),挑战黄金法则的理性伦理学家?
简写词表
参考书目
版权信息
《北京社科青年学者文库》编委会
出版说明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格沃斯道德哲学的轮廓
第一章 格沃斯道德哲学的背景
一、背景
二、道德相对主义:人是万物之尺
三、对道德基础问题的探讨
四、格沃斯的努力
第二章 基于辩证必要性的格沃斯道德哲学
一、格沃斯道德哲学的目标
二、对规范性行为和善的分析
三、对道德最高原则的辩护
四、PG C作为道德最高原则的特点
五、结论
第三章 能动性与格沃斯道德哲学
一、背景
二、能动性与道德原则推论
三、能动性与道德的规范性来源
四、结论
第二部分 重估格沃斯道德哲学
第四章 比较康德绝对律令与格沃斯的PGC
一、背景
二、康德的道德推理
三、PG C与绝对律令的相似之处
四、PG C与绝对律令的不同
五、格沃斯PG C推论的特点
六、结论
第五章 P G C推论的主体间性问题
一、背景
二、PG C的主体间性问题
三、科斯嘉德私人理性的讨论
四、比较格沃斯与科斯嘉德
五、结论
第六章 道德原则的命题化讨论
一、背景
二、逻辑实证主义者的伦理观
三、康德道德哲学的命题化
四、对PG C遵守的命题化陈述
五、结论
第七章 “是”与 “应当”问题
一、背景
二、休谟问题的提出
三、普特南和塞尔的工作
四、格沃斯的讨论
五、对格沃斯“是与应当”推论的批评
六、结论
第三部分 格沃斯道德哲学的应用
第八章 P G C的直接和间接应用
一、背景
二、PG C的直接应用:杀人与救人
三、PG C的间接应用:刑法和最小政府
四、结论
第九章 格沃斯的尊严观
一、背景
二、尊严奠基的困难
三、格沃斯的努力
四、康德和格沃斯的尊严观的异同
五、对格沃斯尊严观的反思
六、结论
第十章 格沃斯的权利论
一、背景
二、什么是人权
三、格里芬、罗尔斯与贝茨的人权观
四、格沃斯的人权观
五、麦金太尔的批评
六、结论
第十一章 格沃斯道德哲学的未来
一、格沃斯将道德不当还原成了逻辑
二、PG C是不是空洞的
三、道德激发力问题
四、格沃斯的哲学可以被看作一种能力路径吗
五、格沃斯哲学的未来
附录:艾伦·格沃斯 (1912—2004),挑战黄金法则的理性伦理学家?
简写词表
参考书目
最后修改:2025 年 08 月 22 日
© 允许规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