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阴影:深入非洲的旅程》封面

内容简介

1958年,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作为社会主义波兰首位也是唯一一位驻外记者抵达加纳——非洲解放浪潮的最前线。此后三十多年间,他在这片“大到难以描述的”大陆上游荡,往返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尽一切力量出现在那些被遮蔽的地点——不论是流血冲突、军事政变的现场,还是丛林中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村落——从各个前线发回直击报道,试图为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非洲。

长久以来,他像在非洲“游牧”般深入到各阶层的人群中间:出入将军和部长们的宅邸,也造访叛军首领的指挥部;和牧民搭便车穿越撒哈拉,也去外人难以进入的部落做客。他与尼日利亚流民在棚户区比邻而居,在那里,这个星球上最贫苦的人们“没用一块砖、一根钢筋或一平方米玻璃就建造了一整个城市”。在政变中的桑给巴尔,“一颗悲伤的黑色星星”,四百年奴隶贸易的中转站,他触摸到黑色非洲最深且始终疼痛的一道伤疤。在达喀尔炎热的草原,他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整个村庄“就像海底的潜艇:它就在那里,但不发出任何信号,无声无息,一动不动”……

这本书最终呈现的,是独一无二的非洲图景:那里有仿佛世界诞生之初的极致美景,也是无数部落、民族、文化和势力交织的汹涌之海。只有卡普希钦斯基才能写就这样一本书,不仅因为这位“世纪记者”非凡的创作力,还因为他在那些时刻正好出现在那里。

作者简介

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Ryszard Kapuściński,1932—2007),波兰著名新闻记者、作家、摄影师、诗人,波兰新闻和文学界一位里程碑式的传奇人物,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深具影响力的作家和伟大的记者之一。在四十余年的驻外记者生涯中,足迹遍及一百余个国家,尤其深入亚非拉人迹罕至的地域,亲临火线,从大事件的现场发回一手报道。曾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十余次被拘禁关押,四次被判死刑。创作了二十余部非虚构作品和诗集,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获得五十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六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赞誉他是“真正的大师”;萨尔曼·鲁西迪称赞他的作品是“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的惊人融合”;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蕞杰出的见证者”;约翰·勒卡雷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的超凡魔术师”。

.

译者简介:

毛蕊,博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硕)、波兰雅盖隆大学(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波兰语专业负责人,译有《机器人大师》、《技术大全》(合译)、《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辛波斯卡:诗心独具的私密传记》等,曾获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最佳非英语译者、波兰作家艺术家协会波兰文学翻译贡献奖。

目录

序言:我们星球的微粒/勒内·迈斯纳i
开端,碰撞——1958年,加纳1
去库马西的路17
氏族结构31
我,白人45
蛇心57
内在的冰山69
杜瓦勒医生81
桑给巴尔93
解剖政变127
1967年,我的小巷139
萨利姆151
1975年,拉利贝拉163
阿明177
伏击189
要过节了199
关于卢旺达的讲座211
夜之黑晶235
这些人在哪里?247
井259
在阿卜杜拉—瓦里奥村的一天271
冲出黑暗283
冷却的地狱303
慵懒的河流339
迪乌夫太太回家351
盐与金365
看哪,耶和华驾着轻快的云377
奥尼查的大坑389
厄立特里亚的景象399
在非洲,在树荫下409
后记:深入内陆的旅程/杰夫·戴尔425
人名、地名、专有名词译名对照431
······

最后修改:2025 年 09 月 0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