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哲学》封面

内容简介

近代第一个全面的进化论猜想,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1829)在1809年发表的《动物哲学》中提出的,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面世早了整50年。

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中提出了“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两个法则,并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拉马克认为,简单的生命形式是通过自然生成而不断产生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力,促使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个类似于中世纪存在锁链的线性阶梯上日趋复杂化。1950年代,拉马克的猜想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分子生物学的验证,其理论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动物哲学》的中文版,译者是沐绍良先生。沐绍良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语文大家,后来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新儿童世界》杂志主编。

本书是沐绍良译本的编校本。校改内容主要有:重译所有人名、地名;订正部分生物学、医学专名、术语等。

作者简介

拉马克(1744-1829),法国博物学家,他最先提出系统的生物进化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代表性作品包括《法国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哲学》及《无脊椎动物自然史》。

沐绍良(1912-1969),浙江宁波人,民国时期的语文大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新儿童世界》杂志主编,并为《开明少年》《中华少年》《展望》等刊物写稿,编写《幼童算术课本》《幼童语文课本》《幼童常识课本》《劳动英雄的故事》等儿童读物。

目录

编校者说明
译者序
日译者解说
原序
绪论
第一卷动物的自然志
第一章关于自然生成物之人为的诸手段
第二章考察类缘的重要事项
第三章论生物的种及其应有的附属观念
第四章关于动物之一般的见解
第五章论动物之配类及分类的现象
第六章在动物链条中和自一端至他端从最复杂的体制进展到最单纯的体制,同时见到之体制上的递降及单纯化
第七章论环境约束对于动物行为和习性的影响,以及此等生物的行为和习性使生物体制和各部份发生变更的影响
第八章论动物的自然次序,并论欲使其一般配类与自然次序本身相一致之各种动物应行的排列
第七章及第八章的追补
······

最后修改:2025 年 10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