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本书考察清朝入关前的步兵发展史。建州军队在萨尔浒决战前,以骑兵为主要骨干,步兵只是其辅助。萨尔浒战役之后,努尔哈赤为攻取城池,每逢战事,临时选拔锐卒充当步兵,并给配备攻坚器械等,充任全军矛头。这时的步兵尚未成为独立兵种。天命十一年(1626),明朝使用红夷大炮挫败金人,迫使皇太极改革步兵,扩大其规模,定为常制,不再是临时之兵,器械和战术与此前存在较大差异,奠定清入关后八旗步兵的基本制度。该书细致、系统地描述了清入关前步兵的相关情况。
作者简介
张建,1980年9月生,满族,北京人,201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史学博士学位;2014年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留所工作,现任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明清军事史、民族史、早期中俄关系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刊物刊发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1)研究意义与基本观点(1)
研究背景(11)
理论与方法(18)
前人研究及史料引用原则(30)
第一章建州军队马、步比例浅探(1583—1619)(39)
一引子:从萨尔浒大战谈起(40)
二统一建州后的马步比例(49)
三吞并乌喇前后之马步比例(56)
四舍里甸之战:建州骑兵之骤增(72)
五萨尔浒战役后马步变化:以铁岭之战
为中心的观察(86)
小结(100)
第二章金国之“绵甲军”(1619—1628)(103)
一中国绵甲发展史(104)
二清初的olbo(117)
三英明汗与淑勒汗执政初期的olboiniyalma/olboicooha(147)
小结(200)
第三章皇太极时代的步兵(1628—1644)(203)
一从olboiniyalma/olboicooha到olbo(204)
二清入关前后“绵甲军”的武备与战术(230)
小结(263)
第四章金国火器军队之起源(266)
一黑营(sahaliyaning)与汉兵(nikanicooha)之兴废(268)
二金国“火器营”献疑(293)
三重建“汉兵”后的女真火器手(304)
小结(318)
结论(320)
参考文献(338)
跋(362)
······
最后修改:2025 年 10 月 29 日
© 允许规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