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丰子恺先生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上都有极高成就,特别是他的绘画作品,蕴含的寓意十分丰富,同时也发人深省。本书不同于他绘画作品的纯图画展示,读者在品味丰子恺绘画作品的同时,可以看到丰子恺对其文学性或艺术性的解读,用丰子恺的文字来解释自己的作品。本书依照丰子恺的图画分类方式,共分为六个相,即六个部分:古诗、儿童、学生、民间、都市、战时。读者在欣赏绘画作品的同时可以看到作者创作时的心路历程,感受作者对生活、对艺术的别样趣味。
作者简介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前折页
随笔漫画(代序)
写在前面
之一 古诗新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幻象的新颖与美丽
花月山水 永恒之美
假定的大玻璃板
试问何者为美?
只要意到,笔不妨不到
花能哭也能笑
艺术家必为仁者
写人间欢喜可爱之相
艺术家所见的世界
垂杨,春的神意
艺术家的同情心
“子恺漫画”缘起
春水船,画意浓
原来我的随笔都爆过炒米花了
鹊桥相会,穿针乞巧
石火光中寄此生
“曲线的想”
区区数十年的日月!
美的世界的入口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零星细事暗示大体
另一种美丽可爱的光景
之二 儿童相
用力去哭,用力去笑
阿宝
保住儿童的美丽世界
人生的滋味
昔日的阿宝、软软和瞻瞻
游戏是儿童的职务
瞻瞻的梦幻世界
小型妇人和小型男子
美的心境
“兼母之父”就是我
零成本的儿童游戏
别致的中药名
模拟玩具的缺陷
艺术的眼光能屈能伸
盛世黎民的欢乐
小小的美术心
人生怪状已见怪不怪
永远等不着的回答
孩子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小孩子的想象翅膀
小孩子背上的鼓乐
吃西瓜有感
小儿童眼中的飞机
看清事物的真态
纯洁高贵的“儿戏”
之三 学生相
说起教育就想到学校?
塑泥人式的教育
有时我用笨功读书
儿童是儿童,成人是成人
二十二遍学外语
珍惜青年求学时代
月亮有多么大?
读死书的学生
儿童大人化——儿童教育的病根
膳堂中的不平
我的人生重要一步
洋装青年之怪象
实行的悲哀
我的私塾生活
Home,Sweet Home
改做小贩的小学教师
希望这幅画早已失效
机械式的行礼
假期总是过得太快
青年的被动择业
看画种种
快乐常在未毕业之时
两个文明提携并进
疟疾,学生的幸福病
之四 民间相
这不杀的老羊
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
“啊,画了一副剃头担!”
我这立幅是画错的
挂着给人看看的云霓
年廿七的香烛灯火
车厢社会倒是一部活的好书
高歌红尘悲欢岂不更好?
蚊虫的奏乐
养蚕——暮春的点缀
塘栖吃酒
石门湾的轮船
打桩歌中有乾坤
“优礼”的招待
刑具式椅子
南湖大蟹故园菊
我的母亲
剪冬青的联想
藐小的动物,深挚的友爱
活无常
端阳忆旧
白云无事别来往
黑猫来我家以后
之五 都市相
“过桥客人来了,请坐请坐!”
大娘舅说得有道理
非功利艺术可得自由和天真
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
春眠不觉晓
东洋与西洋
写生好比做扒手
燃指之急
静看炉烟,可助思想
乐以教和
愉快的暮春
一月西湖寒,对景忆国难
四月西湖春,垂柳惹行人
七月西湖浓,莲脸杂花红
十二月西湖雪,回首空陈迹
诗人是做什么生意的?
大自然的神秘原则
我所讽喻的是人生
馄饨担的暗号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窗子里面露出青天
人生有事须当做
“闲”这件事
猫伯伯
之六 战时相
小植物的画外音
儿童眼中的“逃难”
给孩子们的遗产
散沙与沙袋
为护生而抗战
用艺术减杀人的物质迷恋
课程表式的宜山警报
乐于接受的艺术
炮弹壳和莲花
先要矫正态度
战争与花
图画教育的真义
胜利的狂喜
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
粥饭与药石
众志成城,敌无不克
我的山水画
沙坪小屋 室仅方丈
欢乐极兮哀情多
沙坪的酒
报纸真能胜过炸弹
精神的粮食
重回缘缘堂
众望所归
后折页
封底
版权信息
前折页
随笔漫画(代序)
写在前面
之一 古诗新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幻象的新颖与美丽
花月山水 永恒之美
假定的大玻璃板
试问何者为美?
只要意到,笔不妨不到
花能哭也能笑
艺术家必为仁者
写人间欢喜可爱之相
艺术家所见的世界
垂杨,春的神意
艺术家的同情心
“子恺漫画”缘起
春水船,画意浓
原来我的随笔都爆过炒米花了
鹊桥相会,穿针乞巧
石火光中寄此生
“曲线的想”
区区数十年的日月!
美的世界的入口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零星细事暗示大体
另一种美丽可爱的光景
之二 儿童相
用力去哭,用力去笑
阿宝
保住儿童的美丽世界
人生的滋味
昔日的阿宝、软软和瞻瞻
游戏是儿童的职务
瞻瞻的梦幻世界
小型妇人和小型男子
美的心境
“兼母之父”就是我
零成本的儿童游戏
别致的中药名
模拟玩具的缺陷
艺术的眼光能屈能伸
盛世黎民的欢乐
小小的美术心
人生怪状已见怪不怪
永远等不着的回答
孩子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小孩子的想象翅膀
小孩子背上的鼓乐
吃西瓜有感
小儿童眼中的飞机
看清事物的真态
纯洁高贵的“儿戏”
之三 学生相
说起教育就想到学校?
塑泥人式的教育
有时我用笨功读书
儿童是儿童,成人是成人
二十二遍学外语
珍惜青年求学时代
月亮有多么大?
读死书的学生
儿童大人化——儿童教育的病根
膳堂中的不平
我的人生重要一步
洋装青年之怪象
实行的悲哀
我的私塾生活
Home,Sweet Home
改做小贩的小学教师
希望这幅画早已失效
机械式的行礼
假期总是过得太快
青年的被动择业
看画种种
快乐常在未毕业之时
两个文明提携并进
疟疾,学生的幸福病
之四 民间相
这不杀的老羊
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
“啊,画了一副剃头担!”
我这立幅是画错的
挂着给人看看的云霓
年廿七的香烛灯火
车厢社会倒是一部活的好书
高歌红尘悲欢岂不更好?
蚊虫的奏乐
养蚕——暮春的点缀
塘栖吃酒
石门湾的轮船
打桩歌中有乾坤
“优礼”的招待
刑具式椅子
南湖大蟹故园菊
我的母亲
剪冬青的联想
藐小的动物,深挚的友爱
活无常
端阳忆旧
白云无事别来往
黑猫来我家以后
之五 都市相
“过桥客人来了,请坐请坐!”
大娘舅说得有道理
非功利艺术可得自由和天真
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
春眠不觉晓
东洋与西洋
写生好比做扒手
燃指之急
静看炉烟,可助思想
乐以教和
愉快的暮春
一月西湖寒,对景忆国难
四月西湖春,垂柳惹行人
七月西湖浓,莲脸杂花红
十二月西湖雪,回首空陈迹
诗人是做什么生意的?
大自然的神秘原则
我所讽喻的是人生
馄饨担的暗号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窗子里面露出青天
人生有事须当做
“闲”这件事
猫伯伯
之六 战时相
小植物的画外音
儿童眼中的“逃难”
给孩子们的遗产
散沙与沙袋
为护生而抗战
用艺术减杀人的物质迷恋
课程表式的宜山警报
乐于接受的艺术
炮弹壳和莲花
先要矫正态度
战争与花
图画教育的真义
胜利的狂喜
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
粥饭与药石
众志成城,敌无不克
我的山水画
沙坪小屋 室仅方丈
欢乐极兮哀情多
沙坪的酒
报纸真能胜过炸弹
精神的粮食
重回缘缘堂
众望所归
后折页
封底
最后修改:2025 年 07 月 11 日
© 允许规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