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乐制研究:以出土文献为中心》封面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与秦汉司乐官署有关的随葬实物和简牍文献材料,确立“考古新材料绝非孤立存在”的理念,重视考古学、历史学和文献学的关联,藉以发现三者的因果联系与时代信息。本书针对秦汉司乐官署建制体制的承袭与演变、秦汉司乐官署的管理与运作机制、秦汉公职服务乐人的岗位编制与职务酬劳、西汉乐府机构创设及乐府职能变化与扩展、汉乐府体制改革与民间乐舞百戏繁荣发展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男,1959年6月生,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汉画像的叙述——汉画像的图像叙事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_x000D_;《考古新资料与秦汉文学研究新视野》,科学出版社2018年。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自序:一切只是開始而非結束
第一章:秦司樂官署的建制體制和管理機制
第一節:研究的困境與突破
第二節:從樂人踐更的服役形式看外樂所職掌的樂事活動的特點
第三節:從樂人與外樂及大祝的關係看外樂所職掌的樂事活動的性質
第四節:從秦都城咸陽“宫城”的内外用樂需求看外樂的設置
第五節:結論與思考:從外樂的設置看秦司樂官署的建制體制和管理機制
第二章:秦司樂官署“學吹”樂人的培養和管理
第一節:簡文文意梳理與問題的緣起及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從隸臣妾與移民雙重身份看學吹樂人的職業選擇
第三節:從“免爲學子炊(吹)人”看學吹樂人的職業管理
第四節:從“學子”年齡與傅籍看學吹樂人的專業學習安排
第五節:結論與思考
第三章:秦專業技術人員及團隊的權責和管理機制
第一節:從追責律文看秦相關手工業生産和責任管理
第二節:從責任管理角度看工師團隊職權責及其關係
第三節:工師團隊生産管理方面的制度化設計和建設
第四節:結論與思考:有關秦漢司樂官署運作和管理機制問題的思考
第四章:秦漢司樂官署“謳”的設置和藝術功用
第一節:民俗傳承中謳的表現形式和特徵
第二節:秦左樂、樂府音樂機構中的謳
第三節:漢武帝“乃立樂府”與“趙代秦楚之謳”的設立
第四節:漢哀帝時樂府謳的員額編制與意義
第五節:漢樂府“四會”組羣與謳的功用性質
第六節:結論與思考
第五章:秦漢時期公職服務樂人的崗位編制和職務酬勞
第一節:問題的緣起與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樂人嬰”釋疑
第三節:《墾田租簿》中樂人身份特點和社會地位
第四節:“出田二頃六十一畝半”與樂人人數及崗位編制
第五節:“田不出租”所反映的對樂人的需求和重視
第六節:結論與思考
第六章:秦漢時期樂人身份的認定及行政運作機制
第一節:問題的緣起與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法律和民事事務中“命”的表現形式和特點
第三節:“命”與“樂人”身份的認定
第四節:結論與思考
第七章:漢初神祇祠祀儀式用樂樂人的組織和管理
第一節:問題的緣起與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疇尸”與“疇”“尸”
第三節:“杜主樂”與“疇尸莤御”
第四節:“杜主樂”與同名神祇祠祀儀式用樂
第五節:“杜主樂”與大祝的關係和踐更要求
第六節:“杜主樂”法律層面上的性質與意義
第七節:結論與思考
第八章:漢初法律保護機制下神祇祠祀儀式用樂的發展與演變
第一節:出土文獻的價值與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傳世文獻所載秦及漢初杜主立祠情况考察
第三節:復仇亡靈祠祀形象的形成和確立
第四節:由民間崇拜到國家祀典的轉變
第五節:由鼓舞謳歌到國家祀典用樂的升華
第六節:結論與思考:亡靈英雄的頌歌
第九章:“房中祠樂”與漢初神祇祠祀儀式用樂的製作
第一節:“房中祠樂”研究的焦點與解决問題的設想
第二節:“房中”神祇面貌與祠祀目的
第三節:“房中祠樂”與“房中”祠祀儀式用樂
第四節:“房中祠樂”創作與漢初“房中”崇拜
第五節:結論與思考:“房中祠樂”背後的職業樂人和音樂機構
第十章:漢初司樂官署建制體制和運作機制
第一節:問題的緣起與研究的思路
第二節:漢初巴渝舞傳習活動與設置樂府的需求
第三節:漢初“秦樂人”的回歸與“外樂”的復置
第四節:惠帝時期的樂事活動與樂府管理能力的提升
第五節:總結與思考
第十一章:漢文帝時期樂府在組織和管理方面專業化的發展
第一節:從“戎樂”看“樂府之策”的“倡樂”
第二節:從“戲倡儛像”看“舞其偶人”的表演形式
第三節:從“戲”“舞”關係看“舞其偶人”的表演特點
第四節:從“角觝之妙戲”看“樂府之策”整體演出形式及特點
第五節:結論與思考:文景時期司樂官署建制體制與運作機制
第十二章:漢武帝時期司樂官署建制體制與運作機制的調整和改革
第一節:學術史中的問題與研究的思路
第二節:秦及漢初司樂官署體制與管理機制
第三節:“上林樂府”與宫城樂府的外遷
第四節:“上林樂府”與漢武帝“定郊祀禮”的禮樂制度建設
第五節:“上林樂府”與漢初司樂官署建制體制的調整和改革
第六節:結論與思考:“上林樂府”爲“新樂”的發展和興盛奠定了基礎

最后修改:2025 年 11 月 23 日